从企业管理角度看待笔记方法

没有一种笔记组织方式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。

在认识一种笔记组织方法的时候,我认为要先了解这种组织方法主要是要解决什么问题。然后再对比一下自己的核 心需求是什么,选择最可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一种进行实践,最后在具体的工具上(笔记软件)将它不断打磨到最符 合自己习惯的操作方式。 下面说说三种我有在用并有一定了解的笔记组织方式: PARA, Zettelkasten, 中图分类法 。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这三种组织方式,我认为:


这是一个从 https://pkmer.cn/pkmer-docs/02-%e7%9f%a5%e8%af%86%e7%ae%a1%e7%90%86%e5%9f%ba%e7%a1%80/%e7%9f%a5%e8%af%86%e7%ae%a1%e7%90%86%e5%9c%86%e6%a1%8c%e8%ae%a8%e8%ae%ba/terry/%e4%bb%8e%e4%bc%81%e4%b8%9a%e7%ae%a1%e7%90%86%e8%a7%92%e5%ba%a6%e7%9c%8b%e5%be%85%e7%ac%94%e8%ae%b0%e6%96%b9%e6%b3%95 下的原始话题分离的讨论话题

相比于中图法,我觉得赖永祥的中文图书分类法更方便一些。中图法效仿美国国会图书分类法,用26个字母来分大类,然后下面又是数字来分小类。这其实不太方便记忆。相对来说,赖永祥这类杜威十进制分类法,更容易上手,知识相对来说,10个大类,有点太粗,每一个层10个子类,似乎有点不够用。不过对于普通人的知识涉猎面来说,不可能涉及太多类别,把自己RARA方法下面对应的几个Area,在图书分类法中对应的细分类别搞熟悉就够了。如果是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领域内容多的话,其实中图法和赖永祥的中文图书分类法都有些不够用,可以参考中科院订立的一个图书分类法,作为补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