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07月16日 社群回顾
“录音一时爽,整理火葬场”的时代或许正在终结。今日社群,从硬核技术宅对AI语音识别极限的探索,到生产力达人对完美待办APP的“灵魂拷问”,无不展现出我们对“更优工具,更高效率”的极致追求。其中,群友Edison
长达数万字的语音识别评测与实践分享,如同一场精彩的TED演讲,将群聊的技术氛围推向了新的高峰。
【社群动态】
-
PKMer社区更新
-
技术前沿:AI语音识别的“三国杀”
- 今日群聊的“MVP”话题无疑是AI语音转文字(STT)服务的深度评测。群友
Edison
以其每月80万字的庞大需求为背景,对 ElevenLabs Scribe、OpenAI 4o-transcribe 及 Whisper 等主流模型进行了“贴身肉搏”般的实战对比。 - 讨论不仅停留在识别率层面,更深入到成本、实用性(如口头禅处理)和工作流构建。一个核心观点浮出水面:当前最佳实践是 “顶尖STT模型初步转写 + 强力LLM二次润色” 的两步走策略。这种“组合拳”思路,为追求极致效率的用户指明了方向。
- 此外,关于第三方语音应用后端API不透明的担忧,也引发了大家对自建工作流和开源方案(如FunASR)的兴趣。
- 今日群聊的“MVP”话题无疑是AI语音转文字(STT)服务的深度评测。群友
-
效率工具:寻找“滴答清单”的完美平替
- 一场关于“滴答清单替代品”的讨论席卷了多个群聊。用户对现有工具的不满(如语音识别差、AI功能缺失)和对新工具的期待(多端同步、日历视图、自然语言识别)交织在一起。
- Microsoft To Do、Todoist、一木清单等工具被反复提及和比较。其中,自然语言识别(如输入“明天下午三点开会”即可自动设置提醒)被普遍认为是无法替代的核心功能,这直接揭示了用户对工具“智能化”的强烈需求。
-
Obsidian 生态圈:从插件安装到排版难题
- 思维导图插件热度不减:SimpleMindMap插件的内测名额虽满,但群友
短途游
贴心分享了从GitHub手动安装公测版的详细教程,为渴望尝鲜的用户提供了“绿色通道”。 - Markdown排版“悬案”告破:许多用户遇到了“Tab缩进后Markdown格式失效”的困扰。经过热烈讨论,最终确定问题根源在于Markdown语法将行首的Tab视作代码块。使用
-
或*
列表进行层级缩进,成为了社区公认的最佳实践。 - Zotero与Obsidian联动:学术用户对如何在Obsidian中实现类似Word中Zotero插件的自定义脚注插入功能表现出浓厚兴趣,相关讨论仍在继续。
- 思维导图插件热度不减:SimpleMindMap插件的内测名额虽满,但群友
【今日总览】
今日的讨论清晰地展现了社群两大核心特质:深度钻研的技术探索精神与对效率工具的极致优化追求。用户不再满足于软件的“开箱即用”,而是倾向于通过组合、定制乃至自建工作流,来打造最适合自己的生产力系统。
【需要管理层关注】:用户中涌现出如 Edison
这样的“领域专家”,其深度和专业的分享极具价值,是社区最宝贵的财富。应考虑如何更好地激励和展示这类高质量UGC内容。同时,社群对AI深度融合生产力工具的强烈需求,预示着一个明确的内容和开发方向。
核心话题一:AI语音识别的极限探索与最佳实践
这场由群友 Edison
主导的讨论,堪称一场关于语音转文字的“奥本海默式”探索。它不仅对比了技术,更剖析了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和用户心理。
-
性价比的现实考量:
因为whisper是开源的,第三方ai云服务厂家报价很低,例如fal.ai的whisper报价只有opena官网whisper的1/10……所以现在国外大部分的ai语音笔记,ai语音输入法都是用whisper,而不去升级最新的4o-transcribe或Elevenlabs scribe,不是因为whisper最好,而是性能第二梯队也够用,但是成本低,资本家吗,肯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。
-
“两步走”工作流的必要性:
以我录了几十万字语音笔记的经验,不管是4o-transcribe还是whisper,一次识别都是没法直接用的,用2.5pro一类推理模型二次润色,是必须的环节。
-
极具创造性的“录音暗号”技巧:
第一步4o-transcribe录音时我说,“我叫张晓(知晓)蓝(蓝色)”,第一次识别很可能识别成"我叫张小(知晓)兰(蓝色)“,
然后第二步2.5pro润色时我加提示词,“按照括号里的内容修正前面一个字。不要输出括号里内容”
最终这句话的输出是"我叫张晓蓝”,不会显示任何括号。 -
对第三方服务商的审慎态度:
语音笔记软件作为一个中间商,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用的后端不透明,说不定你买了之后,他们就换成更便宜的api了。
结论:社区对语音识别的探讨已进入“后AI时代”,用户追求的不再是单一工具的优劣,而是一套完整、高效、透明且可控的个人化工作流。
核心话题二:当“旧爱”不再完美,我们在寻找怎样的待办APP?
对“滴答清单”的讨论,实际上是对现代GTD工具的一次集体反思。用户的不满与期待,精准地描绘出了下一代效率工具的蓝图。
-
对停滞不前者的失望:
我滴答买了5还是6年,今年也不续了。他们真是一点ai功能不做。而且手机端那个语音识别垃圾地一塌糊涂,让我太失望了。
-
无法割舍的“智能”功能:
滴答可以给他说下午两点,他可以自动识别然后设计好提醒()。这对我来说就是无法代替的功能()。
结论:用户对效率工具的评判标准正在升级。除了基础的跨平台、数据同步外,AI驱动的智能化交互(如自然语言处理、智能任务分解)正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。一个能将传统GTD的强大功能与现代AI技术完美结合的应用,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机会。
【话题推荐】
-
【工作流分享】我的AI语音输入终极指南
- 灵感源于
Edison
的深度分享。我们可以发起一个活动,征集社区成员的AI语音输入工作流。涵盖从硬件选择(麦克风)、软件方案(STT+LLM组合)、独门技巧(如“录音暗号”)到后期处理的全过程。这不仅能产生极高质量的教程内容,也能激发更多用户的创造力。
- 灵感源于
-
【圆桌讨论】2025年,你的主力待办APP为何是它?
- 基于今日热烈的讨论,我们可以在论坛开启一个投票+讨论帖。让大家分享正在使用的待办APP,并说明选择它的核心理由,以及它还有哪些不足。这可以形成一篇极佳的横评文章,为有选择困难的用户提供决策参考。
开放性问题,期待你的声音:
- 除了语音转文字,你还希望AI如何深度融入你的笔记和写作流程中?
- 在选择效率工具时,你最看重的是功能强大、跨平台同步、数据隐私还是AI智能化?
欢迎前往PKMer论坛 https://forum.pkmer.net 分享你的见解!
【FAQ】
问题 | 回答 |
---|---|
本地的语音转写模型有什么推荐? | Edison 、Gene Liu :Whisper可以在本地运行,但对显存要求较高(large模型需10G)。Gene Liu 提到阿里的FunASR在中文识别上可能优于Whisper。 |
手动安装的Obsidian插件会收到更新提醒吗?怎么更新? | HC 、槑头脑 :不会自动提醒。可以定期去GitHub查看更新后手动替换文件,或使用BRAT 插件,通过填入插件的GitHub仓库地址来实现半自动的安装和更新。 |
如何在Obsidian中像Word里一样方便地插入自定义格式的Zotero脚注? | pronounce 、☆.神雕侠.⌬ 、HC :这是一个复杂需求。初步讨论指向Zotlit 插件,但其原理依赖Zotero内的笔记,可能不完全符合需求。用户可以尝试结合Pandoc导出功能进行自定义,具体方案仍在探讨中。 |
用Tab键缩进后,为什么高亮、加粗等Markdown格式会失效? | 多人 :这是Markdown的核心语法特性。行首的Tab或四个空格会被渲染为代码块,内部的Markdown格式自然会失效。正确的做法是使用无序列表(- 加空格)或有序列表(1. 加空格)来创建视觉上的层级和缩进。 |
寻找“滴答清单”的平替,要求多端同步、有日历、国内能用。 | 多人 :讨论中提到了微软To Do(与微软生态集成好)、Todoist(功能强大)、番茄ToDo(结合番茄钟)、一木清单(买断制)。大家普遍认为“滴答清单”的自然语言识别功能是其最强护城河,目前尚无完美替代品。 |
Excalidraw插件加载失败怎么办? | 6Bd2 :可以尝试最简单直接的方法——在插件市场中卸载后重新安装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