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书/风控/信贷的逻辑与常识
视频名字由来:读书笔记分享 04 A《信贷的逻辑与常识》
(A代表这本书是我读的第一遍,以后可能会重温,未来的读书笔记可能会是 06 A+03 B的形式。)
读书笔记分享
因为在租赁行业,希望从书中学到识别风险的相关知识。
书籍特点:把原理讲得很清楚,很全面成体系(52 页存货和应收账款、好股东就是好爸爸),但是我重点关注一些方法论方面的内容,怎么识别、规避风险。
整本书内容很多,我会舍弃掉一部分内容,只讲我感觉有用的东西。
第一部分 总论
19 页 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
信贷工作要平衡好风险和市场的关系,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。而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边界,就在于实质风险是否可控”
坚持原则:是指在借款人能不能还款这个核心问题上,以及在交易背景真实性、贷款用途合规性等信贷底线方面,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;
不失灵活:是指除此之外的业务瑕疵,都是可以商量的,并应积极寻找合理的解决途径。
无端联想:
算命的如果真的很准,为什么不来金融机构上班呢?感觉算项目风险比算命简单多了,有很多可以量化的指标作为参考。
第二部分 客户
36 页 如何识别企业过度负债
- 债务与销售收入不匹配。加工制造企业总付息负债超过上一年度的销售收入,或短期付息负债超过上年销售收入的一般,即为过度融资。(适度考虑在建项目的预期效益)
- 与多家金融机构打交道获取融资
- 企业与众多信托公司、基金、证券、保险子公司打交道,融资总量中信托计划或资产管理计划的占比很高。
- [[贸易融资]]、[[商品融资]]、租赁融资、资产证券化、财产收益权信托计划及私募债,可能涉及过度融资。除私募债外,其他产品都是从资产负债表中挖出一块资产特定化后进行融资。资产都对应着债务,被挖出去的资产所对应的债务,要由剩余资产负责偿还,增加了全体债权人的风险。
43 页 识别和判断好客户
都是一些不难想到的点,但好在很全面,所以列在这里。
“八看”:
- 企业一把手(只会吹牛逼?)
- 股东背景
- 债务轻重
- 存货和应收帐款
- 客户上下游交易对手对其的态度
- 银行同业对客户的态度(不准,有可能大家都上头,恒大事件很多银行从业者跳楼了)
- 资本市场投资者对客户的态度
- 客户是否干净(民间借贷、过度担保、抽逃资金、虚假交易)
注意: - 新企业
- 新进入陌生领域的企业
- 短期大幅变化的企业
- 融资很重的企业
- 前期摊子铺得很大的企业
77 页 企业造假的主要形式,以及对策
所有的风控手段在假的面前都是无效的,所以假的东西最可怕.
- 借款用途造假(短贷长用、偿还旧债、投资股票、置换股东借款等)
- 交易背景及凭证造假(利用复杂隐蔽的关联关系形成贸易圈,制作各种虚假材料)
- 财务粉饰造假(利润表多计收入少计成本费用,已损失资产长期挂账、制造非经常性损益)
- 担保和抵质押造假
- 伪造贷款基础资料及要件
如何防假反假? - 回归常识(比如客户是做通讯设备的,毛利比华为高很多)
- 逻辑分析(比较、分析、综合、推理,比如根据客户年产量判断其用不了那么多原材料)
- 行为分析(关键人员联系不上,不愿提供银行流水、纳税情况、水电费单据等)
- 多渠道来源的信息交叉验证(人行征信系统、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、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系统)
第三部分 项目与市场
112 页 小马拉大车项目的辨别
新项目的建设资金来源通常包括资本金和债务融资。新建项目投入是当期的,产出是未来的,而未来是不确定的,因此充满了风险。
新建项目总投资超过企业现有资产规模的三分之一,或者比现在的资产规模还大,或者新建项目的产能比现有产能还大,就是“小马拉大车”。
要求:有很强的担保、资本金由股东投入且比例较高、下游市场特别稳定。最好是前期企业或者股东投入自有资金建设,快要完工的时候申请贷款。
127 页 转型经济本身影响预测不稳定性
这章没啥知识点,有两个点让我印象很深刻。
经济转型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,都是“创造性破坏”的过程,都意味着快速变化和“汰旧创新”。
旧产能被淘汰掉大量债务无法偿还,新技术发展失败概率也很高,而银行信贷需要在比较稳定或者比较确定的环境中运行。
这章反复提到,不能赌项目,不能赌未来。未来是很难把握的,现在和未来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。
无端联想:想要知道未来,先看过去。[[文件优于程序]]
第四部分 还款能力
145 页 从债权人的角度看财务报表
金融机构看报表,必须强化债权人视角,透过财务报表分析、判断和推测企业的偿债能力。债务规模和财务能力要匹配,财务能力主要体现在:资产、收入、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。
220 页 流动资金测算
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令(2024年第2号)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
营运资金量=上年度销售收入×(1-上年度销售利润率)×(1+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)/营运资金周转次数
其中:
营运资金周转次数=360/(存货周转天数+应收账款周转天数-应付账款周转天数+预付账款周转天数-预收账款周转天数)
周转天数=360/周转次数
应收账款周转次数=销售收入/平均应收账款余额
预收账款周转次数=销售收入/平均预收账款余额
存货周转次数=销售成本/平均存货余额
预付账款周转次数=销售成本/平均预付账款余额
应付账款周转次数=销售成本/平均应付账款余额
联想:
这个式子其实是在倒算企业的现金流量。收入是有水分的,企业有收入并不代表有现金,而只有现金流才能还租金,因此测算企业的现金流能够预测企业的还款能力,防范风险。
256 页 贷后管理中常见的预警信号
贷后管理不产出任何效益,对完成KPI没有任何帮助,反而要消耗很多时间和精力在上面,所以目前大家都懒得搞。但是这又是风险管理很重要的内容。
图里面涉及的点又多又杂,很难记忆,但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。我们只要发现几个方面存在异常,就要去关注企业的经营情况。
第五部分 财务分析
财务分析这块整体内容多、细节多、专业名词多,原本还看完了另外一本《张新民教你读财报》的书,笔记都整理好了,但是感觉没意义。很容易让我自己变成复读机,太枯燥大家也不想看。
所以这块浅讲一点,回头我想到合适的展示形式后,可以单开一期。
三张表构成两个体系,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一个体系的,现金流量表是用来验证前两张报表中资产质量和利润质量的报表。
资产负债表是基础报表,利润表是由资产负债表决定的。
资产负债表右侧是资金来源,左边是资金运用,讲“钱”如何变成“物”。利润表讲的是资产负债表中的“物”如何变成“钱”。比如存货如何变成收入,扣除成本费用后有无利润。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权责发生制,现金流量表是收付实现制,收入与现金不同步,所以现金流量表能告诉我们企业是否有钱。
147 页 报表分析“四看”:看总量、看结构、看质量和看趋势
看总量
总量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主要表现形式,也是财务分析的起点。银行通过观察企业的资产、负债、所有者权益、收入、费用、利润、经营、投资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等 9 个总量数据,了解企业的规模及总体实力。在此基础上,着重分析企业的债务规模是否与财务能力匹配,即借款人的债务规模是否具备前述的“四个匹配”。
看结构
首先,要关注三张报表自身的结构是否合理。
资产负债表左侧的资产构成应大致与右侧资金来源的性质相适应,流动资产应主要来源于企业的流动负债和权益性资金,长期股权投资应主要来源于权益性资金,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应主要来源于长期负债和权益性资金。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大致决定了利润表的结构及盈利模式。
利润表重点关注收入来源及构成,以及成本费用与收入的配比关系。一般而言,制造业销售成本率应不高于 75%,企业所得税负率 (所得税/利润总额) 应大于 25%。
现金流量表要关注经营、投资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,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特别重要,它是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,也是企业还本付息、对外投资和利润分配的基础。
还要关注三张报表重要科目之间的匹配性。
- 存货一主营业务收入一销售商品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三者之间是否匹配
- 出租的固定资产与营业外收入中的租金收入是否匹配
- 经营性资产 (存货和固定资产) 一经营利润 (即营业利润一投资收益)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三者之间是否匹配 (在正常情况下,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应为经营利润的 1.2~1.5 倍)
- 长期投资—投资收益一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三者之间是否匹配等。
看质量
首先,要看资产的质量,即资产的创收、创利、创现及变现能力。企业只有尽可能减少闲置资产,并提高周转效率,才能实现企业目的;
其次,要看收入的质量,即看收入有没有利润支持看收入有没有现金支持;
再次,要看利润的质量,即看利润是否来源于主营业务及利润是否有现金支持。如果利润主要来源于非主营业务如其他业务收入、营业外收入等就是不务正业;
最后,要看投资的质量,即看投资收益有没有对应的现金回来。
看趋势
首先,看财务趋势是否稳定。企业主要财务数据的趋势应该是连续的相对比较稳定的,收入、利润及现金流量在年度之间不能呈大幅波动态势;
其次,看资产增长的动力是债务还是权益;看收入和利润的增长与资产的增长是否同步;看存货、应收账款趋势与收入趋势是否匹配;
再次,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趋势。企业短期财务趋势由订单决定,中长期财务趋势主要由在建工程、行业及市场变化情况决定。
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
- 忽略会计政策、会计估计、会计变更等对损益的影响。要看企业才去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是谨慎都还是冒进的。
- 不分析最新一期财务数据。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数据,不分析最新一期的话,容易对财务状况造成误判。
- 未遵循重要性原则。对某些余额很大的科目未对其内容及构成进行分析或核实; 而某些余额很小的科目,却又解释说明得非常详细; 或未对某些异常变化的科目做出解释,而对正常变化的科目又解释得过于具体。
- 静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使用不当。某些科目,如应收账款的余额很大,但期间变化幅度不大,有些信贷调查或审查人员花很长的篇幅说明为什么会发生变化,而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应收账款的内容、账龄及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,以及判断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上。
- 对部分财务指标的理解过于教条机械。比如某平台公司资产负债率低,但大部分资产都是公益性资产,不能产生利润和收入。流动比率>1 速动比率>2 就认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良好,但实际上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都很高,短期偿债能力反而偏低。
- 数据口径不一致。报告中的融资数据是即期母公司的,报表数据是上年末的合并数据。
- 母公司报表和合并报表的分析方法不当。合并报表是按照会计主体编制的,并不存在合并报表所代表的法人企业,而贷款都是针对具体的法人实体。合并报表并不能替代成员企业的报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