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2025年07月29日 社群回顾】
“卷”的尽头是返璞归真,还是AI加持?这似乎是今日社群永恒的议题。从C++与Electron的“上古之战”,到笔记心法中“MOC派”与“AI检索派”的华山论剑,群友们的智慧火花几乎要点燃屏幕。一位大佬自曝安装了800+插件,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什么叫“插件,多多益善”,而另一边,坚守“裸奔”的群友则通过Quicker实现了“曲线救国”。今日的群聊,不仅是技术的交锋,更是一场关于工具、效率与自我的哲学思辨。
【社群动态】
- 招聘风云与技术论战:一位来自苏州初创公司的群友(
「 不是英雄」
)发布C++ Qt招聘,希望招募设备上位机开发人员。这一举动意外点燃了关于C++ 与 Electron 技术选型的激烈辩论。支持C++的认为其在设备交互和性能上有优势,而看好Electron的则强调其开发速度快、门槛低,能快速抢占市场。 - AI:是助手还是黑箱?:AI在编程和学习中的角色成为另一大热点。群友们普遍认为,AI是强大的辅助工具,但使用者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,能够甄别和理解AI生成的内容。
「Moy」
的观点一针见血:一个人如果完全不懂自己使用的工具(AI 写出了什么东西),很危险
。同时,也有群友分享了使用Trea等AI工具成功为插件增加功能的实践。 - Obsidian心法大讨论:关于如何组织和使用Obsidian,群内形成了鲜明的流派:
- 极简主义 vs 插件大师:部分用户推崇“裸奔”或仅用少数核心插件,追求纯粹的记录体验。而以
「Moy」
为代表的“插件大师”则拥有高达800+的插件库,探索着OB的无限可能。 - MOC vs 全局搜索:如何检索笔记?
「一叶知秋」
认为,“找”的过程本身就是思考,依赖AI会削弱思考能力。而「槑头脑」
则视AI为更高效的Ctrl+F
,尤其在移动端。「战地记者」
提出的MOC(内容地图)则被视为一种将查找与思考相结合的有效方式。 - 收藏夹 vs 第二大脑:群友
「墨」
坦言自己把OB当成了“收藏夹”,引发了关于笔记目的的思考。多数人认同,笔记应是经过自我思考和消化的产物,而非简单的复制粘贴。
- 极简主义 vs 插件大师:部分用户推崇“裸奔”或仅用少数核心插件,追求纯粹的记录体验。而以
- 实用技巧与插件分享:除了高阶理念的碰撞,群内也充满了互助氛围。从如何用Base64“黑科技”实现主题背景自定义,到推荐
CommandTracker
插件来给插件“瘦身”,再到Dataview
和Datacore
的高级应用,实用技巧的分享从未间断。
【今日总览】
今日社群整体活跃度极高,讨论内容深度与广度兼备。技术栈的争论、AI伦理的思考、知识管理哲学的碰撞,共同构成了今日的主旋律。核心话题的讨论反映出用户群体在工具使用上的成熟与思辨。
【管理关注点】:关于“笔记心法”的讨论热度持续不减,这表明用户对于如何更好地使用Obsidian、构建个人知识体系有着强烈的需求和困惑。这或许是未来可以引导和深化的内容方向。
核心话题一:C++的“复古”与Electron的“现代”之争
这场由一则招聘启事引发的论战,本质上是原生开发与跨平台框架在特定场景下的价值博弈。
反方(看衰C++):
「明菜から…。」
认为,在客户端应用领域,尤其是非性能极致要求的场景,C++开发周期长、人才贵,难以与开发快、门槛低的Electron竞争。
c++开发周期长,等你完成了,市场早就没,现实就这样。
一堆electron,做得又快,门槛又低,你怎么竞争?
正方(支持C++):
「 不是英雄」
作为招聘方,明确其应用场景是设备上位机,CS架构更合适。其他群友也补充,做设备软件,C++和C#是常用选择,且性能和稳定性要求高于普通应用。
做设备用CS构架比较合适
人家都确定技术栈了,是招人的
结论:技术选型无优劣之分,只有场景是否匹配。这场讨论清晰地展示了不同技术栈在不同产品需求下的适用性,为技术爱好者提供了生动的案例分析。
核心话题二:我的笔记,我做主还是AI做主?
这可能是PKM(个人知识管理)领域最核心的哲学问题之一。争论的焦点在于,我们是应该借助AI来高效检索,还是应该通过手动的整理与查找来加深记忆和理解。
AI检索派(效率优先):以
「槑头脑」
为代表,认为AI搜索是工具的升级,能通过自然语言和语音快速定位信息,尤其在移动端优势明显。这并不代替思考,只是优化了“取用”环节。
靠 AI 找,并非是手动找不到,而是 AI 更快。
其功能本质上和 Ctrl+O 还有 Ctrl+Shift+F 没有区别,都是检索,只不过涉及了 AI 和语义化。
手动派(思考优先):以
「一叶知秋」
为代表,认为寻找和归纳信息本身就是思考的关键部分。过度依赖AI会让人“变懒”,丧失对知识的掌控感。
如果你记的笔记还要靠ai来找, 我感觉这是失败的
by「6Bd2」
“找”的过程,也是思考的过程。
by「一叶知秋」
MOC(内容地图)派:
「战地记者」
的观点提供了一个融合方案,通过建立MOC,将笔记的组织过程本身变成一个深度思考和链接的过程,从而在源头上解决查找困难的问题。
把找的过程,变成思考的过程,就是建立MOC的效果之一吧
结论:这场讨论没有标准答案,它深刻揭示了用户在使用Obsidian时的两种核心诉求:作为“外部大脑”的知识库和作为“思考辅助”的工具。你的选择,定义了你的Obsidian。
【话题推荐】
-
【辩论赛】我的Obsidian:极简主义 vs 插件全家桶
- 背景:群内既有安装800+插件的“插件大师”,也有推崇裸奔的极简主义者。这背后是截然不同的使用哲学。
- 价值:可以引发一场关于“工具复杂性与核心需求”的大讨论,产出不同风格的Obsidian配置和使用心得,对新手和老手都有极大的参考价值。
- 开放问题:晒出你的插件列表!你坚持“少即是多”还是“多多益善”?哪款插件是你的“本命”,哪款又被你“打入冷宫”?
-
【工作流展示】当Obsidian遇上AI:我的智能写作/学习流程
- 背景:群友们讨论了用AI写代码、改插件、查资料等多种用法,但如何形成一套完整的、高效的“Obsidian+AI”工作流,是更值得探索的。
- 价值:征集具体的AI应用案例,例如“如何用AI辅助阅读文献并生成笔记”、“如何用AI重构代码并记录在Obsidian中”,能为社区提供极具操作性的实践指南。
- 开放问题:除了聊天,你还用AI做什么?请分享一个你最得意的“Obsidian+AI”联动技巧,无论是提效神器还是懒人福音,我们都想听听!
欢迎大家前往PKMER论坛 https://forum.pkmer.net 参与以上话题的讨论,分享你的真知灼见!
【FAQ】
问题 | 回答 (来自群友) |
---|---|
招聘:群里有C++ Qt的招聘吗? | 「 不是英雄」:苏州初创公司,做设备(测试机)上位机开发,应届生或实习生也可以。 |
Obsidian插件:有没有统计插件命令使用次数的插件? | 「Moy」:CommandTracker 。 |
Obsidian插件:如何给Obsidian插件做汉化? | 「Moy」/「JuestChaOS」:1) 取决于开发者是否支持本地化;2) 可去GitHub提交PR;3) 社区有i18n 插件项目在做这件事。 |
Obsidian主题:Blue Topaz主题首页如何设置本地图片? | 「Sean2077」:默认不支持。Hack方法:在theme.css 中找到预设图片的Base64编码,替换成自己图片的Base64编码。 |
Obsidian插件:extended graph 插件启动报错怎么办? |
「Moy」:很可能是data.json 文件损坏。可以尝试删除该文件(会清空配置)后重装插件。 |
Obsidian用法:如何在笔记中嵌入另一篇笔记的最新内容? | 「槑头脑」:推荐使用Dataview 插件,其行内语法embed(链接) 可以实现。也可以研究其增强版Datacore 插件。 |
Obsidian用法:有没有插件能让笔记标题显示为别名(alias)? | 「许祺」/「槑头脑」:可以尝试Frontmatter Alias Display 、Note aliases 或front matter title 。 |
Obsidian用法:如何调整嵌入图片的显示大小? | 「Leechj」:使用[[图片名.jpg|100]] 这样的语法,` |
Obsidian BUG:折叠列表时行号显示不正确怎么办? | 「Light comes in」/「L72」:这是已知问题,尝试重启标签页或整个Obsidian。通常可以解决。 |
Obsidian BUG:标题语法(如# )失效或Markdown渲染异常? |
「槑头脑」/「L72」:检查文中是否包含未转义的特殊字符,如< > 。解决方法:1) 使用\ 进行转义,如\< ;2) 将包含特殊字符的代码片段用代码块`````包裹起来。 |
跨平台同步:用iCloud同步,PC端的dataviewjs脚本在手机上找不到文件? | 「」:检查手机端Obsidian打开的库(Vault)文件夹层级是否正确。PC和移动端打开的根目录必须一致。 |
PDF处理:如何在Obsidian中给PDF文件添加目录? | 「Stayup to die」:Obsidian不是PDF编辑器,不支持此功能。建议使用专业的PDF编辑软件,如免费的PDF24 。 |
图床选择:白嫖图床有什么风险? | 「锋华」:很多服务有防盗链措施,高频访问可能导致IP被封或图片失效。推荐自建,如使用S3 或Cloudflare 。 |
Obsidian插件开发:插件是用什么语言写的? | 「Toy」:主要是JavaScript (JS)和TypeScript (TS)。TS是JS的超集,需要编译成JS运行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