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初见端倪
当你习惯了将记笔记融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后,大约1~2天内,你就会发现一些问题。
每天都在记笔记,笔记越来越多,但感觉没有什么帮助。笔记相互独立,彼此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。所谓的双链笔记,我们却压根就没怎么用到双链。
作为新手,请你放轻松,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,各种笔记方法论都在尝试解决它。
我给出两个核心解决思路,第一是回顾,第二是“软件与思维融合”。
当你习惯了将记笔记融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后,大约1~2天内,你就会发现一些问题。
每天都在记笔记,笔记越来越多,但感觉没有什么帮助。笔记相互独立,彼此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。所谓的双链笔记,我们却压根就没怎么用到双链。
作为新手,请你放轻松,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,各种笔记方法论都在尝试解决它。
我给出两个核心解决思路,第一是回顾,第二是“软件与思维融合”。
回顾是最基础、最简单的解决方案。
人是会遗忘的,笔记记了忘,自然就觉得无用。笔记越记越多,自己有印象的可能只有最近几个。你可以想不起来笔记的全部内容,但至少能想起部分内容;即使连部分内容都想不起,但至少能想起笔记的主题;即使你连笔记的主题也想不起,但至少在遇到某个情景时能想起来自己曾经记过;如果连一个笔记记没记过都想不起来,那这条笔记对你来说等于没有。在你需要某条笔记时,由于你不记得是否记过,注定需要通过某种手段尝试检索是否存在相关笔记,并重新阅读。
“软件与思维融合”是关键的解决方案。意思是思考如何将 Obsidian 以更小的颗粒度、更多地、更自然地融入思维习惯,从而更好地起到减轻工作记忆压力、辅助思考的作用,成为“思考的脚手架”。
一旦 Obsidian 成为“思考的脚手架”,当你思考时,可以使用这个工具,它就在时时刻刻帮助你。
详细见:[[Unit 3 软件与思维融合]]
双链就是你在写笔记时,输入另一个笔记的链接,通过这个链接可以打开对应的笔记。具体的操作是输入两个连续的方括号[[
(输入两个连续的中文符号【【
会自动转换为英文符号)。
除此之外,就是可以查看当前笔记被哪些笔记链接。
双链笔记系统,让新手总有种想把所有笔记用双链连接在一起的冲动。好像不使用双链,就没有发挥双链笔记的作用。让所有笔记尽可能的链接起来,这是一个结果。我们需要从笔记链接起来的原因出发,即[[4 双链|双链]]。双链是我们在写笔记时,链接另一个笔记。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——链接什么笔记?
这可以是一个问题,也可以不是一个问题。
说它是一个问题,是因为需要专门思考链接什么笔记。例如,在 Obsidian 中翻一翻当前笔记和什么笔记相关、有什么关系。当前系统有哪些已有的链接规则,哪些笔记符合?
说它不是一个问题,是因为有时候我们压根就不用思考这个问题。例如,笔记a所代表的知识点a是知识点b的前置知识。
二者的区别在于,前者是有意识地去寻找链接。而后者是无意识的,靠我们的大脑的直觉、回忆、灵感等形式。前者是先从笔记中找联系,再链接笔记。后者是头脑中已有链接,自然地在笔记中链接。
前者与后者的不同,其根本在于思考的重心不同。试想你正在顺着当前的思路记笔记,突然笔锋一转,你要去找笔记和当前的笔记链接起来,这个时候你就已经脱离了原来的思路。这时的思考重心已经不在我当前的工作任务上,而是又新建了一个“寻找和当前笔记相关的笔记”的任务。而后者的重心在当前工作任务,在延续当前思路的过程中,联想到了某个内容,而这个内容又恰好有相应的笔记,很自然地在笔记中链接上。
并不是比较二者谁更好,而是说明这是我们共有的双链的两类使用情景。我把前者称为“先笔记后链接”,后者称为“先链接后笔记”。